創新全鋼支護體系引領綠色基坑建設發展
瑞馬丸建(安徽)工程支護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裝配式綠色基坑支護體系,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和建筑業綠色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支撐和范例
瑞馬丸建承建的馬鞍山秀山軟件園項目
□ 王林強
科技改變世界,創新成就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工程建設領域誕生了一種全鋼裝配式基坑支護體系,它的問世和現實中的應用,賦予了綠色基坑全新的內涵和形象,一舉革除了傳統鋼筋混凝土基坑一次性使用、影響地下空間、后續處理難等弊病,具有節能減排、可循環使用、施工效率高等優勢。有人稱,這是一項“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式的建造模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座落于美麗長江之濱安徽省馬鞍山市的瑞馬丸建(安徽)工程支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馬公司”),正是一家專注于裝配式型鋼結構支護體系研發應用的科技型企業。自2004年創立以來,瑞馬公司注重研發與實踐并重,如今已成長為一家集鋼材貿易、裝配式H型鋼支撐,棧橋板的制作租賃、熱軋U型鋼板樁生產與銷售,鋼結構的制作與安裝、熱卷開平、倉儲配送以及物業租賃服務于一體的中型工貿企業,并以一系列標志性的項目案例,奠定了行業地位和話語權,發揮出典型示范效應。
緊跟時代趨勢發展綠色基坑
建筑領域,是實施節能降碳的重點行業領域之一。《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更新建筑節能、市政基礎設施等標準,提高節能降碳要求。
裝配式建筑是目前實現綠色建筑的有效方式,也是國家大力發展的重點方向。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推進綠色低碳建造,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到2030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40%。
瑞馬公司開發出由裝配式型鋼支撐、裝配式鋼棧橋、預應力伺服控制系統組成的中國最先進的AHS綠色基坑支護技術體系,該體系多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建筑基坑領域應用效果顯著,能替代一次性使用的混凝土支撐結構。瑞馬公司通過長期與中建、中鐵、中交、中冶等大型建筑公司提供配套服務,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三期項目、鄭州高鐵東站東廣場地下空間項目、合肥濱湖徽尚廣場項目、南京國際健康城科技創新中心二期項目等上百個重點工程中,推廣與應用了全新支護體系,取得很好的社會反響。
據了解,瑞馬公司的綠色基坑建設,通過預應力+智能伺服系統,解決了基坑的穩定性和監控性難題,安全性大幅提高。通過型鋼組合,先進的節點技術,提高施工裝備率及成本競爭力,每噸每次可替代鋼筋混凝土2立方米至2.5立方米,碳排放減少90%以上;通過高效的工廠化制作,高質量的裝配式安裝,促進產業全面升級。
“全鋼化制作、施工、安裝,綠色環保,可以減少建筑垃圾污染,還不受梅雨季節的影響,構件不易變形,安全可靠,安裝拆除高效便捷。材料可反復使用30次~50次,使用壽命長達20年~30年。”瑞馬公司董事長李慶中介紹,瑞馬公司的裝配式地下支護體系,在建筑基礎、地下工程、港口碼頭、地下綜合管廊等工程中,充當起重要的結構材料,樹立起一系列精品工程案例。
發展綠色建筑轉型引領航路
2016年,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與日本丸紅建材租賃株式會社進行技術合作,引進了日本丸紅建材的裝配式基坑支護技術。他們在尋找項目合作伙伴的過程中,與瑞馬公司一拍即合,瑞馬承擔了裝配式支撐材料構件的開發與制作,項目達到了預定技術目標。
鑒于市場情況,瑞馬公司經過慎重考量,決定率先在國內建立一個專業化的服務公司,建立起裝配式H型鋼支撐支護技術體系,完成了從設計應用到構件制作、施工作業全產業鏈的研發與配套。隨后,瑞馬公司與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地下空間領域資深教授應惠清等設計團隊開展合作,通過4年多的努力,相繼開發出裝配式型鋼支撐、裝配式鋼棧橋、預應力伺服控制系統組成AHS綠色基坑支護技術體系。
這套體系,瑞馬公司不僅僅消化吸收了日本的先進技術,還有很多是自己的原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瑞馬公司參與專利發明21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20項)。看到瑞馬團隊的專業精神和中國市場的良好前景,2019年12月4日,日本兩家世界500強直屬企業(日本丸紅建材租賃株式會社、日本伊藤忠丸紅鐵鋼株式會社)與瑞馬簽訂合營合資協議,項目總投資額為3億元人民幣,其中中方占比60%,日方占比40%。
在李慶中看來,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應盡義務。多年來,瑞馬公司為推動和引領行業發展不斷作出自己的努力。作為國內熱軋U型鋼板樁工程應用的積極倡導者,瑞馬與馬鋼等共同編制了GB/T20933-2007《熱軋U型鋼板樁》國家標準,組織召開《熱軋U型鋼板樁》國家標準宣貫會與國際鋼板樁應用技術研討會,翻譯出版國外《鋼板樁設計應用手冊》,組織國外優質的熱軋鋼板樁產品資源供應國內市場,不遺余力推廣鋼板樁應用技術。
2020年至2021年,瑞馬公司參與編制了安徽省地方標準《裝配式H型鋼基坑水平內支撐標準設計》《裝配式支撐基坑支護技術標準》《基坑工程裝配式鋼棧橋標準設計》《鋼板樁基坑支護技術規程》的編制,并分別通過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予以實施。目前正在參與中南院主編中的湖北省《基坑工程內支撐與棧橋技術指南》,主編中國鋼結構協會CECS團體標準《裝配式鋼棧橋技術規程》及《裝配式預應力H型鋼支撐基坑支護技術規程》的工作。
用好環保政策助推民企發展
談及發展愿景,李慶中表示:“裝配式綠色施工技術是當前我國推進源頭減排、節能環保、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戰略目標。在基坑支撐圍護技術方面,我國長期落后于經濟發達國家,多年來一直是以鋼筋混凝土材料為支護主體,工藝落后、耗能大、成本高、周期長、固廢處置繁雜。現在,我們有了先進的鋼結構支護體系,將積極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為綠色建筑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獻策獻力。”
據了解,未來5年,瑞馬公司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鋼式基坑支護技術服務網絡,以“裝配式地下鋼結構支護體系”的發展為契機,攜手相關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個集全鋼裝配式基坑支護體系的設計、施工、材料制作與租賃全產業鏈于一體的服務商,在基礎工程領域,借助綠色環保理念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設計院和施工單位綠色設計、綠色施工,支持建筑、水利、市政、交通建設等行業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型裝配式支護體系,有效減少地下臨時混凝土構筑物的永久填埋量,以更高的標準打好‘凈土保衛戰’。”李慶中表示。
今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發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8條”舉措,發布《關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在民營企業中反響熱烈。當前,民營經濟不僅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科技創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引領新產業、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的重要力量。隨著國家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出臺,不僅更加強調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也為接下來建立產業政策部門與各類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奠定了基礎。
“28條舉措中,聚焦促進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優化涉企服務、營造良好氛圍等,對民營企業非常實用。特別是科技型民營企業,只有更好的政策支撐、更公平的市場環境,才能實現技術和產品的健康發展,激發出蓬勃的發展信心和創新活力。我們相信,像瑞馬公司這樣的民營企業,未來的發展環境會更好、更順暢。”李慶中堅定地說。